保持一碗汤的距离
现如今,对于父母子女,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不要住在一个屋檐下,但也不要距离太远,住附近,从家里煮一碗汤端过去,汤还没冷,这个距离就可以。
这种说法,确实是合适的。
已经成年,结婚了,再住到一起,就只可能两个结果:一是父母仍然强势,结婚的小夫妻俩必须顾及父母的想法,事事退让,从而,无法建立起完整的自己的世界。对于做父母的来说,这其实就是把儿女养废了的;一是父母弱势,小夫妻强势,父母凡事看儿女脸色,这倒不会废了小夫妻,但是父母自己未免太委屈了些。
所以,结婚初始,无论如何,小夫妻要远离父母的世界,单独居住。没有自己的住房,那就租房子住。千万不要初始就住一起,那必然没好结局,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有好结局。
中国传统的习俗,做儿子的婚后,跟父母同住。于是,有些家庭,就要求婚后一起住。前面我讲过,传统的习俗中,对儿媳妇要求苛刻,做儿媳妇的无论内心是否情愿,表面上,都必须遵守整个社会的道德要求,让自己无条件服从于婆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传统上,十五六岁就成婚,这个时候,其实并未完全成年,自身的世界并未开启,需要依附于父母的世界生活,从而,自然规律上,支持小夫妻跟父母同住。然而,现在呢,绝大多数年轻人,二十五六岁结婚,那已经算很早的了。这个时候,早已经成年,自然规律本身就不支持父母子女同住了。同时,现在不比古代,什么儿媳妇凡事服从婆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的,没有了传统道德的约束,做儿媳妇的更喜欢讲道理,而不是无条件低头,那么,住一起会非常难相处。—–如果做儿子的非要跟他父母一起住,那么,要把可能的矛盾预测在先。没矛盾,那绝对是痴心妄想。无论做儿媳妇的有多乖顺,都避免不了矛盾的出现。要跟做丈夫的先说清楚,比如,如果他父母看不惯自己偶尔睡一下懒觉,又不敢训自己,内心生闷气,咋办?比如,如果他父母看不惯自己穿白衬衣,又不敢说自己,内心生闷气,咋办?诸如此类等等。如果是自己女儿,看不惯,做父母的会直接说教一顿;但是儿媳妇的事情,看不惯,没理由直接说教吧,没法说,那不就只能在心里生闷气,一日日的,那时候,做丈夫的,如何处理这事?—–先把这些可能的矛盾给预测一下,然后呢,如果丈夫觉得没什么,那就一起住吧,欢迎。一起住的时候,做妻子的,一看到做公婆的不高兴了,就要立即“检讨”,说是不是自己哪里不对,惹他们不高兴了?如此表面上事事顺从,可免矛盾激化。当然,这样的事情多了,做丈夫的还愿意不愿意跟他父母一起住,那就不知道了。
我有一个朋友,货真价实的大学教授,以前,每年她都会接她的母亲来城里住几个月。他们正常的生活是:早餐,她夫妻俩吃过就上班;中午,都在单位吃;孩子当时读高中,也是早早吃了上学,晚上十来点才放学归家。她夫妻俩则是晚上五六点下班归家,跟她母亲一起吃晚饭。她母亲来的时间,她给她母亲钱,让她母亲买菜。
看上去,一切是如此的井然有序而美好。
然而,有一天晚上,我请她母亲到我家去,跟我母亲说说话。闲聊中,她母亲竟然说,在我这朋友家,从来没吃饱过—–听得我大惊失色。我朋友给了她钱,家里菜都她买的,就算早晚,见她女婿吃不饱饭,那中午呢,她独自一人在家,总该吃饱的吧。这得亏是在自己女儿家,要是在儿子家,她出去如此说,人家该怎么看待她的儿媳妇,而她儿媳妇知道了又该多么恼火。
我把这事说给我朋友听,让她关注一下她母亲的心理。她很恼火的告诉我,有一次,她母亲竟然跟她说,去楼下,人家都瞧不起她—–她女儿是大学教授,女婿也是很好的事业单位,夫妻俩人缘很好,与左邻右啥相处很好的,人家到底哪门子瞧不起她呢?
人们好像天然的觉得,把乡下的老人家接到城里的儿女家来,不干农活了,那就是享福。其实,压根没考虑过老人家的心理。很多老人家,儿女在城里,他们在乡亲面前,就会觉得倍有面子,内心荣耀,生活过得有劲的很。相反,让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里,他们内心自卑,看城里的人家,总觉得人家瞧不起他(她),更有甚者,觉得女婿瞧不起自己,儿媳妇瞧不起自己,左邻右舍的瞧不起自己等等的。上面,我这朋友的母亲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的,哪里可能在城里生活得好呢,甚至,很有可能,在家庭内搅风搅雨的,让大家都不得安宁。
以前在一本杂志上,我看过一个很不幸的故事。一个单亲家庭的儿子,娶了个幼儿园老师,在城里安家。做儿子的,觉得应该让母亲享享福了,正好,妻子也怀孕了,需要人照顾,于是,就接了母亲过来一起住。幼儿园老师讲究干净,那母亲呢,乡下么,肯定不可能如幼儿园老师那般讲究。她刷碗,经常碗上有米粒子。做儿媳妇的,不敢说她,就说自己来洗碗吧。那个母亲,就很不高兴了。有一次,那做媳妇的,就偷偷的在厨房重新洗了一下碗,可很不巧,竟然被那母亲瞧见了。顿时大怒,说那儿媳妇瞧不起她,然后,她就冲出去了。那是晚上,她冲到马路上,遇到车祸死亡。做儿子的跟着冲出去,目睹了他母亲的死,就怨恨起妻子来,觉得要不是她去洗碗,他母亲哪里会死呢。他没有告诉他妻子,独自将他母亲送回了乡下安葬。过了几天回来,再不跟他妻子说话了,两人在屋内分居。一直到他妻子临产,他送她去了医院,然后,他自己也倒下了,肝癌晚期,很快死去。
这个故事当然很极端的,就因为极端,震撼人心,所以,很多年前看到的了,我现在还记得清楚。
结婚后,是否跟老人家一起住,真是要好好想想的了。
再给大家讲个例子。某个普通人家姑娘,嫁入一个有钱人家。几年间,生下一女一儿,生儿子坐月子,两次大手术。她跟我说,婚前,男的对她很好,婚后,更多时候找朋友一起玩,对她不太关心了。她努力的想要讨好公婆,可公婆忙着自己的事情,看着好像不理会她。就在她重病后,公婆对她才关心起来。
从普通人家嫁入有钱人家,她非常渴望得到公婆的认可,所以,极力的表现自己,她的病,更多的是心情的郁结引起的。想想看,如果结婚后没跟公婆一起住,她有必要时时想着公婆的认可么?
人哪!
老人家在熟悉的乡下环境,内心荣耀;来到城里,自卑显现;其实,要说享福,在乡下,才是真正享福,也许活重点,饭菜差点,但是,精神头足。
普通人家的女孩,嫁入有钱人家,自己内心,极度渴望公婆重视自己,那日子,不是什么享福,而是煎熬。
人是很复杂的。
生活本来就很复杂了,再把婆婆媳妇的凑到一起住,更加复杂。还是分开住,父母有父母的世界,小夫妻有小夫妻的世界,互相独立,过日子最为省心。
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平时,各自的世界各自运转,遇到有事的时候,又能够互帮一把,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