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白未必是受寒
今天我要说的是:舌苔白未必就是受寒。
咋咋地看上去,似乎舌苔白就是受寒的观点是正确的,你看雪不是白色的吗,所以舌苔白就是受寒了,某个“神医”如是说。—–因为这种类比,她甚至把牛奶竟也归为寒性的食品中,很是搞笑。
雪是白色的,雪是寒的,所以白色的东西就一定是寒的?这样的“逻辑”推理,其实不用我说,你也能一眼就发现它是不能够成立的。
要解释舌苔的白色,不能采用上述的推理,而要用到《易经》的知识。白色,属于坎水的颜色。舌苔白,只能说能这舌苔的水气多些罢了。
事实上,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而成。胃气蒸腾津液,上达于舌,结在舌的表面,形成舌苔。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真的属于胃寒,那么还能有舌苔形成吗?—–道理很简单:胃寒的时候,就象土地很寒冷,根本是没有津液蒸腾于上,结于舌的表面的。
所以,有舌苔,就肯定没有胃寒。
没有胃寒,那么是不是外寒呢?
有可能。当寒邪从人体的皮毛而入,刚好在舌苔的表面与胃气蒸腾的津液相遇,这时候津液凝结而变浓,坎水的白色显露出来,于是确实表明了受寒的。很多的风寒感冒是薄白苔就是这个理。
不过,希望大家注意这个“有可能”。它也同时意味着不一定的。想象一下,如果人体受寒较轻,而胃的热气和水气都较重,蒸腾于舌的津液较多较热,在舌苔部位根本可以忽略外界的轻微的寒邪的影响,这时候,虽然确实是受寒,但舌苔却是显示一派热象的;又或者,胃气本就不足,蒸腾于舌的津液本就较少,而外受的寒邪却很重,这时候,不要说舌苔白了,没有舌苔都很有可能。再或者,在人体没有受寒的情况下,只要胃气蒸腾于舌面的津液较多,由于坎水的气较浓,也会显出清晰的白色来。
所以,从舌苔来判断人体是否受寒是一点也不可靠的。
事实上,对于一个真正的中医医生而言,没有人愚蠢到仅靠舌苔的颜色就来判断患者的病是属于寒还是属于热,而仅仅把舌苔当作脉象、气色、症状等等诸多综合因素中的因素之一,而且是几乎可以忽略的因素。
如果真要学习人体体质的判断,建议大家去读《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专门教人中医的辩证分型的,有脉象、舌象、症状等等,要通读此书,然后综合判断,不能只看某一点就匆忙下结论的。如果不想读这书,而想走点捷径的话,大家可以去看我网站上《时间医学导论》的六气部分,从生日判断自己是否太阳寒水偏多、少阳相火太过等,前者意味着体质偏寒,后者意味着体质偏热。
舌苔如此,其实怕冷也是如此。怕冷往往不意味着体质寒的,这单独的症状不能作为辩证的标准,否则受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整理于《栾加芹博士养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