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常识 中医脏腑辨证:心及心病辨证-常见临床证型-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中医脏腑辨证:心及心病辨证-常见临床证型-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一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01  心气虚证 【概念】 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以血脉病变为主。 【病因】 本证多由先天不足、素体虚弱、久病…

一  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

01  心气虚证

【概念】

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以心悸、神疲及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以血脉病变为主。

【病因】

本证多由先天不足、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年高气衰等原因导致。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定位于心

面色淡白

自汗气短,

活动后加重

气虚证心气虚证

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

(1)鼓动乏力,血液不能正常运行——心悸、体倦乏力;

(2)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气短;

(3)气虚卫外不固——自汗;

(4)血液运行无力,不能上荣面部——面白无华;

(5)血不能充盈脉管——脉虚无力。

【辨证要点】

以心悸及气虚证为辨证要点。

中医常识

02  心阳虚证

【概念】

指心阳虚衰,温运无力,虚寒内生,以心悸、胸闷或痛及阳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以血脉病变为主。

【病因】

本证常由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由其他脏腑病症波及心阳所致。心阳虚衰则推运无力,阳失温煦则虚寒内生。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定位于心面色淡白

气短懒言

畏寒肢冷、自汗舌淡胖嫩、苔白滑脉迟弱或结代脉虚或弱心阳虚证阳虚证

【证候分析】

(1)心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心胸憋闷,舌质紫暗;

(2)不能温煦周身——形寒肢冷。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悸怔忡、胸闷或痛及阳虚证为辨证要点。

03  心阳暴脱证

【概念】

指心阳衰极,阳气暴脱,以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为主要表现的危重症候。

【病因】

本证多是心阳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或寒邪暴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脉,或失血亡津、气无所依、心阳随之外脱而形成的。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

突然面色苍白

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呼吸微弱,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神志模糊或神昏舌质淡紫青滑,脉微欲绝

定位于心

心阳暴脱证

亡阳证

【证候分析】

(1)阳气衰亡不能固摄——冷汗淋漓;

(2)不能温煦形体——四肢厥冷;

(3)不能助肺呼吸——呼吸微弱;

(4)不能振奋心神——神志模糊或神昏;

(5)阳气外亡,无力行血,血液不能外荣肌肤——面色苍白;

(6)阳气散脱,无力行血,脉道失充——脉微欲绝。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悸、胸痛、肢厥、冷汗、脉微等临床表现为辨证要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穴位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xueweidaquan.com/238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