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遵循时序养生
《黄帝内经》中记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养老奉亲书》中记载:“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
《老子》中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以前就认识到了人应顺应四时,效法自然的养生之道。在我国古代,一年24个节气中,哪个节气应该怎样饮食,怎样进行运动,是很有讲究的。我国古代的24节气,不仅是古人天文观察上的成就及生活经验的总结,而且包含着周易八卦及五行的辩证思想。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的养生也要顺从自然,顺从春暖、夏暑、秋凉、冬寒的变化,顺从24节气的变化。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24节气紧密相联,自然界的兴衰枯荣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就其气候而论,春季6节气温和,夏季6节气炎热,秋季6节气干燥,冬季6节气寒冷。24节气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24节气的变化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
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顺从24节气的要求,根据节气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进行人生的养生与保健。
《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这是告诉我们,如不能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就容易受到病邪的困扰而滋生疾病。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人体皮肤腠理的开合,脉象的变化,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都随着季节、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人应当顺应自然变化,合理养生。
《内经素问·四气调摄》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气的升降出入)、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
张景岳在《类经》中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泻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其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意思是说,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时养阴,可预防春夏之火症。张氏的注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观点,因为养阳不能脱离阴,养阴不能脱离阳,即大医学家王冰所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