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行路线:
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内眼角(见①),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会(见②),向下沿鼻外侧(见③进入上齿中(见④),复出环绕口唇,向下左右两脉交会于颏唇沟处(见⑤),再向后沿口腮后方,出于下颌大迎(见⑥),沿下颌角上行耳前,经下关(见⑦),沿发际,到达前额(见⑧)。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方走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见⑨),向下通过膈肌,属于胃,联络脾脏(见⑩)。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夹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见11)。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部向下到气冲会合(见12),再沿大腿前侧下行(见13、14),下至膝盖(见15),沿胫骨外侧前缘(见16),下经足背,到达足第2趾外侧端(见17)。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见18),进入足中趾外侧(见19)。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见20)。
主治病症:
肠鸣腹胀,腹痛,胃痛,腹水,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证。
病候:
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溲溲战抖发冷,喜欢伸腰,屡屡呵欠,颜面暗黑。病发时,就厌恶别人和火光,听到木器声音就惕惕惊慌,心要跳动,独自关闭房门,遮塞窗户而睡。严重的则可能登高而歌,不穿衣服就走。胸膈部响,腹部胀满。还可发为小腿部的气血阻逆,见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本经腧穴主治“血”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鼻塞流涕或出血,口歪,唇生疮疹,颈部肿,喉咙痛,大腹水肿,膝关节肿痛;沿着胸前、乳部、气街(气冲穴部)、腹股沟部、大腿前、小腿外侧、足背上均痛,足中趾不能运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凡属于气盛有余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热,有余的症状表现在胃部,则消化强而容易饥饿,小便颜色黄;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身体前面都发冷,寒战,胃部寒冷则感到胀满。
功能:
本经常用于辅疗和改善消化系统疾病及五官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