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博士闲聊 栾博士讲中医史:中医的起源及五运六气学说

栾博士讲中医史:中医的起源及五运六气学说

任何事物的历史,都蕴含着这事物的基本的规律。医学也是如此。对于医学的历史了解了,那么,医学的基本规律也就了然于胸。对于医学的认识,自然也就会更为透彻。所以,开个帖子,讲述中医史。 …

任何事物的历史,都蕴含着这事物的基本的规律。医学也是如此。对于医学的历史了解了,那么,医学的基本规律也就了然于胸。对于医学的认识,自然也就会更为透彻。所以,开个帖子,讲述中医史。

中医的起源

要讲中医的历史,自然首先要考究中医的起源。《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这几乎成了公认的中医药的起源。当然,这故事,更像神话故事,是否真实,无从考证,姑且听听而已。

近现代,更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医药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观点,也是姑且听听吧。

关于中医药的起源,我个人研究中医药的经历,也许值得参考。我在初始阅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发现这书里有五运六气的介绍。可是,无论我怎么阅读,就是看不懂。看都看不懂,更不要谈如何学习使用了。

这可怎么办呢?

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于是,我也就不再执着的去看了。而是,换了一个思维角度。设想:古人是如何发现五运六气学说的。

如果我能够找到古人发现五运六气学说的思维角度,那么,自然就可以象古人那样,一步步自己推导出五运六气学说。那样,对这套学说的认识和使用,自然就不在话下。

古人是如何发现或者说建立五运六气学说的呢?

古代,没有计算机,可以查阅海量的资料;没有现在大型的城市,整日里灯红酒绿;没有电灯电话,整日里纷纷扰扰,也日夜颠倒。古代,没有温室大棚,什么季节长什么东西。古代,也没有空调,夏天很热,冬天很冷。

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黑夜交替,春夏秋冬流转。现在,设想我生活在古代。夜晚,繁星满天,月缺月圆。随着天上星辰位置的变化,自然界的四季也随着流转。天上星辰的位置,决定了自然界的四季的变化。天上星辰的位置,自然是可以标注的。给天空设置一系列的横线,再设置一系列的竖线,给天空分成网格状,天上的星辰的位置,就在那一个个网格里了。给各个横线分别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给各个竖线分别命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上的星辰的位置,便可以用横线竖线形成的网格的名称来标注的了。天上星辰的位置的改变,形成了四季的流转,也形成了人们的时间的观念。于是,天上星辰位置的标注,就成了时间的标注。这就是古代的天干地支记时法。比如今天,2017年9月29日,用天干地支表示就是:丁酉年己酉月己未日。

古代,天上星辰的位置,用天干地支标注。天上星辰的位置,又与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对应,从而,天干地支,就可以与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情形对应。现在,把目光投向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春天,咋暖还寒,气流行;

初夏,万物抽枝发芽,生机弥漫,流水潺潺;

夏天,骄阳似火,洪水漫溢;

夏秋之交,湿热蕴蒸;

秋天,满目金黄,秋高气爽;

冬天,寒气袭人,天雪地。一年四季,自然界有明显的气候特征。这些气候特征,其区别是如此之明显,当然,是可以给它们分别命名的。

仔细考察自然界,虽然人们常说,一年四季;但其实,一年其实有明显的六个不同的季节。每个季节,其特征也主要有三方面的不同。以夏季为例。夏季,地面上,空气里,充斥着炎热的气息。大地上,大河小沟都满满的水流,还时不时的洪水泛滥。而地底下,夏季的井水凉飕飕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因此,要描述某个具体的季节的实际景象,需要三个名词。仍以夏季为例。

一个名词描写夏季地面上空气中的炎热——古人称之为:少阳相火,司天。

一个名词描写夏季地面上的水流—-古人称之为:水太过

一个名词描写夏季地面下的凉飕飕—-古人称之为:阳明燥金,在泉。以此类推,一年明显的六个不同的季节,都可以如此命名或者描述。由于一年的六个季节里,地面上的空气情况有六种,所以称之为六气;而土壤中的情况,由于有两个季节都是水太过,所以,总共就只有五种,于是,被称之为五运。合起来,就被称为:五运六气。关于五运六气的具体的命名原理,请看《用易经开方》,这本书里有详细讲解。

天上星辰位置的改变,用天干地支表示;自然界的季节,用五运六气描述。天上星辰的位置的变化,造成了自然界季节的变化,于是,天干地支表示的时间,跟五运六气之间,自然就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

甲,土太过;乙,金不及;丙,水太过;丁,木不及;戊,火太过;己,土不及;庚,金太过;辛,水不及;壬,木太过;癸,火不及。

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巳亥,厥阴风木。知道天干地支和五运六气的本质含义,那么,其使用自然就不在话下了。具体的使用,请看《用易经开方》里的介绍。

猜你喜欢

跟栾博士学医学:时间医学(网络教程)

版权声明:文章摘自栾博士养生论坛,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穴位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xueweidaquan.com/1544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