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穴位各有所长。所以我在使用外治疗法时,都尽量利用它们的天赋功能,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
外治疗法中所用到的药物,其性气首先是通过穴位,再沿着经络这条秘密通道才能抵达与其同气相求的脏腑。每个穴位身处的位置不一样,功能也不同。所以,我们只有知道它们是管什么的,能力有多大,才可以选择它们为我们的身体好好办事。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人体的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十二经脉井穴的总称,即:少商穴(肺经),商阳穴(大肠经),厉兑穴(胃经),隐白穴(脾经),少冲穴(心经),少泽穴(小肠经),至阴穴(膀胱经),涌泉穴(肾经),中冲穴(心包经),关冲穴(三焦经),足窍阴穴(胆经),大敦穴(肝经)。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12条正经 | 经穴 |
手太阴肺经 | 经渠穴 |
手厥阴心包经 | 间使穴 |
手少阴心经 | 灵道穴 |
足太阴脾经 | 商丘穴 |
足厥阴肝经 | 中封穴 |
足少阴肾经 | 复溜穴 |
手阳明大肠经 | 阳溪穴 |
手少阳三焦经 | 支沟穴 |
手太阳小肠经 | 阳谷穴 |
足阳明胃经 | 解溪穴 |
足少阳胆经 | 阳辅穴 |
足太阳膀胱经 | 昆仑穴 |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十二经的合穴分别为:肺经-尺泽穴,大肠经-曲池穴,胃经-足三里穴,脾经-阴陵泉穴,心经-少海穴,小肠经-小海穴,膀胱经-委中穴,肾经-阴谷穴,心包经-曲泽穴,三焦经-天井穴,胆经-阳陵泉穴,肝经-曲泉穴。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
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
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
十五络穴:手太阴络穴列缺穴;手少阴络穴通里穴;手厥阴络穴内关穴;手太阳络穴支正穴;手阳明络穴偏历穴;手少阳络穴外关穴;足太阳络穴飞扬穴;足少阳络穴光明穴;足阳明络穴丰隆穴;足太阴络穴公孙穴,足少阴络穴大钟穴;足厥阴络穴蠡沟穴;任脉络穴鸠尾穴;督脉络穴长强穴;脾大络穴大包穴。
12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又各分出络脉,上面各有一个络穴。络穴就好比是两条经络的交会点,它的作用是把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所以,一些兼有两经问题的毛病,找络穴来治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从古代开始,急病都是通过郄穴来治的,所以,凡是急性发作的小毛病,您尽管去找郄穴,让它帮您打头阵,肯定没错。
以上这些穴位各有所长。所以我在使用外治疗法时,都尽量利用它们的天赋功能,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
请注意,人体的大多数经络都是对称的,同名的穴位往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常常有患者问我:取左边或者右边的穴位在养生治病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中医常讲“左升右降”,这个说法其实也适用于经络,比方说,如果人肝气不足(肝气虚),就要刺激肝经左边的穴位补肝;如果肝气过盛,肝火旺,就要刺激右边肝经的穴位泻肝火。
这就意味着,每个穴位都同时兼有补和泻的功能,在左边的穴位上敷药,能补充脏腑的精气;在右边的穴位上敷药,能泻掉脏腑的一部分精气。所以,有的时候治病要补气,有的时候治病要泻气,朋友们可不能随便使用左右两边的穴位。
版权声明:文章摘自《不生病的智慧4》,栾加芹著,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穴位大全):易经内病外治法中的英雄之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