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路线图及功臣穴位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脚趾上的隐白穴,止于侧胸部位的大包穴。它主要经过人体的脾、胃、心等部位,所以脾胃不好、泌尿生殖系统有问题或者是脾经所经部位出现了毛病都可以通过刺激脾经来治疗或缓解。
足太阳脾经从大脚趾开始,走过脚背到达脚踝处,然后老老实实地从小腿内侧边直上到达大腿和盆腔,进入腹部。
脾经在人体内部有两条分支,一条从胃出发,经过咽喉,抵达舌头。另一条则入心。
1、隐白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这穴位很好找,由于穴位贴面积较大,大家紧挨着趾甲的根部贴就可以把这穴位包含在内了。
功效:
a、止血!
女性月经经期超过7天,属于崩漏,需要治疗。可取左侧隐白穴,贴养脾贴,持续贴。如果出血较多的,可尝试每4小时更换一张新的养脾贴;如果出血较少,那么,只要每十小时更换一张新的养脾贴就行,忌一切生冷、海鲜。
b、治咽喉痛!
咽喉痛的时候检查两隐白穴痛不痛,如果疼痛,那么,取两片养脾贴分别贴在两隐白穴处。
2、大都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请看图示。
功效:
治一切嘴唇毛病,如嘴唇肿、干、红、紫、裂口等。
取两片养脾贴分别贴于两大都穴即可。
3、太白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请看图示。
功效:
a治肌肉疾病,如运动后肌肉酸痛等。
b此是脾经原穴,如果把脾经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它就是树根部位,所以,是健脾最关键的穴位。
取两片养脾贴,外贴在两太白穴上即可。
4、公孙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请看图示。大家先找太白穴,它在一根骨头的一端下方的,沿着这根骨头,找到这根骨头的小头,这小头的下方就是公孙穴。大家尝试着去摸那根骨头,很容易就能找到大头和小头的。
功效:
吃冷东西胃部不适,如胃痛、胃胀、不想吃饭等,都可以取两片养脾贴外贴在两公孙穴。
5、商丘穴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请看图示。
要找商丘穴,先找照海穴和中封穴。照海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所谓内踝尖就是内踝最高的地方。这穴位当然很好找;中封穴就在脚腕横纹上,最正中是解解溪穴,最正中靠内踝这侧的边上有一根筋,筋的边上便是中封穴。照海和解溪连线的中点,就是商丘穴。由于穴位贴有较大面积,大家直接在足内踝前下方微凹陷处贴穴位贴就可以了,无需精确查找。
功效:
a.感冒时请检查一下左商丘穴,如果稍按即疼痛,那么,是伤风了。请按《不生病的智慧4》里介绍的伤风的外治法治疗。
b.如果身体表面局部部位疼痛,那么,观察一下,这疼痛部位是不是在足太阴脾经经过的地方,如果是,那么,不必直接按摩疼痛的位置,而是在疼痛同侧的脾经上的商丘穴按摩,止疼的效果会更好。
6、阴陵泉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
这是去湿气的要穴。平时湿气重的人,可在这两穴位贴养脾贴。一般晚上贴,早晨揭下。
注意上述图片上阴陵泉边上的紫色的弯的一小段线,它其实是膝盖处的骨头的标示,在膝盖的内侧有一小段横的骨头,在腿上有一根大的骨头,这两骨头交界处的下方便是阴陵泉穴。很多人这个穴位按着就感觉到痛的,找起来比较容易。
有了阴陵泉和内踝最高点,接下来,从内踝最高点引一根横的平行线,从阴陵泉引一根横的平行线,找一根长的尺子(最好是裁缝用的布的软尺),量这两根平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这距离是13寸。
以这根垂直距离为基础,计算出它上面的从内踝最高点往腿这个方向的3寸、6寸、10寸的三个点的位置,然后,从这三个位置做横的平行线。这些平行线在腿上那根大骨头边上的位置,便是我们要找的穴位了。
7、三阴交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
如果头晕头痛,那么,可以优先尝试两三阴交穴,先用小橡皮锤敲,注意要用一定力度,对准穴位,持续敲十多分钟;然后贴上养脾贴。此法起效很快,一次处理便可见效。有效后需要注意健脾,可以经常贴贴养脾贴作为保健。
多数头晕、头痛通过上述的处理就能痊愈;但也有部分头晕、头痛是其它原因导致,处理上述穴位没效;所以,一旦处理上述穴位没效,那么,需要找其它原因,做其它处理。
b.治高血压的高压高如果高血压且高压高,那么,检查两三阴交穴,看是否疼痛。如果疼痛,那么,每天持续用小橡皮锤敲,注意要用一定力度,对准穴位。每次敲的持续时间不低于5分钟,一天最好敲多次,累积到两小时左右,其它时间,则在两三阴交贴养脾贴作为维持。
8、漏谷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能:
消化不良,如腹泻,光吃饭不长肉等,都可以用这穴来治疗。直接取两片养脾贴分别贴于两漏谷穴就行,每天白天贴十多个小时即可。
9、地机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功效:
它是脾经郗穴.“急病寻郗穴”,突然发生的疾病,可以立即检查各条经络的郗穴,或者按照疾病突然发生的时间来检查相应经络的郗穴。如,上午9点到11点钟突然发病,那么,检查脾经的两地机穴,如果这两穴位疼痛,那么,赶紧抡起拳头对这两穴位猛敲;随着敲击的进行,疾病会立即得到缓解。缓解后,在这两穴位贴上养脾贴作为维持。病重的话,每四小时更换新贴;病不重,每10小时更换一次就可以。
9点—11点;脾经郗穴地机穴
11点到13点;心经郗穴阴郗穴
19点到21点;心包经郗穴郗门穴
10、血海穴
定位:仰卧或正坐屈膝。在大腿内侧,髌骨底内侧端上2寸。
功效:这个穴位是女性的关键穴位。
a.治痛经
取两侧血海穴,每天用小橡皮锤敲,注意要用一定力度,对准穴位。每次敲的持续时间不低于5分钟,一天最好敲多次,累积到两小时左右,其它时间,则在两血海穴贴养脾贴作为维持。持续约一个月,月经来临时停止。能治多种顽固痛经。
b.治月经时间长,久而不止
取左侧血海穴,每天用小橡皮锤敲,注意要用一定力度,对准穴位。每次敲的持续时间不低于5分钟,一天最好敲多次,累积到两小时左右,其它时间,则在左血海穴贴养脾贴作为维持。每天这样处理,到月经停止后,可以继续处理一周作为巩固。
c.治月经迟迟不来
取右侧血海穴。每天用小橡皮锤敲,注意要用一定力度,对准穴位。每次敲的持续时间不低于5分钟,一天最好敲多次,累积到两小时左右,其它时间,则在右血海穴贴养脾贴作为维持。如此处理,直到月经来临为止。
血海穴有个简易的定位方法:取右腿的血海穴时,可屈膝,以左手掌心按在膝盖最上面的骨头(名字叫髌骨)上缘,第二到第五根手指向上伸直,大拇指约成45°斜置,大拇指尖的下面就是血海穴。
11、箕门穴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的连线上,血海上6寸。
冲门穴的位置比较好定,所以,先定冲门穴。这样,就可以在冲门和同侧的血海之间做一连线,这连线上血海穴上6寸的地方就是箕门穴。
功效:
治肝胆湿热,是乙肝病人的保健穴位。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健脾”,很少人知道,肝胆湿热的病根其实在于脾的,而且,脾经的箕门穴是治肝胆湿热最关键的穴位。
取两侧箕门穴,每天用养脾贴外贴这两个穴位,白天贴,晚上揭下。
12、冲门穴:
定位:仰卧。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阴部上面有一块横着的骨头,叫做耻骨联合。人体前面的正中线与这耻骨联合上面边缘的交点,就是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沿这耻骨联合上缘做一水平线,沿这水平线摸过去,会发现靠近腹股沟的地方有动脉在搏动。紧挨这动脉搏动的靠近耻骨联合上缘这侧的位置就是冲门穴,它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水平距离是3.5寸。
功效:
治白带。
取养脾贴贴两侧冲门穴即可,晚上贴,早晨揭下。白带消失后再持续贴两个月作为保健,月经期间停止。
13、府舍穴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许,冲门外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从肚脐正中到耻骨联合(就是阴部上面的那根横着的骨头)上缘的直线距离是5寸,以这为比例,找到这段距离上距脐中4寸的点,做一条水平线。从乳头之下,做一条垂直线,这两条线的交点处,就是府舍穴。
功效:
这穴位管理着脾经的“仓库”的,所以,在突然出血较多的情况下,可以紧接敲击或者用养脾贴贴这两穴位,从脾经的“仓库”里调些经气出来应急。
有人有虚不受补的情况,明明脾亏,可是吃些补脾的东西就是不舒服,难以吸收,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养脾贴贴两府舍穴,促进脾经对于补品的吸收存储。
14、腹结穴
定位:仰卧。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先找大横穴,再找腹结穴,会容易很多。
功效:
a.这个穴位能治疗阑尾炎。用牛黄解毒片研碎,外贴在这两穴位。治好后用养脾贴外贴在这两穴位作为保健。每天晚上贴,白天揭下。
b.肚脐周围疼痛。用养脾贴外贴两腹结穴就行,持续贴,每四个小时更换一片新贴。肚脐疼痛消失后,再持续一周,每十小时更换一次新贴就行。
15、大横穴
定位: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两乳头之间的直线距离是8寸。这穴位事实上就是从肚脐引出一条水平线,从乳头往下引一条垂直线,这两条线交界的点就是大横穴。
功效:
a.性格不开朗,容易悲伤。
b.受寒后肚子痛、腹泻、没有胃口。
都是用养脾贴外贴两大横穴,每天白天贴,晚上揭下。
16、腹哀穴
定位:仰卧。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功效:
胃里寒气重,吃下食物不消化。
养脾贴外贴两腹哀穴,白天贴,晚上揭下。
怎样知道是第几根肋骨呢?先来认识一下胸骨。
用手尝试着去摸前面胸部正中的骨头,你会发现是上述的形状,它大概可分为三部分,最上面一部分叫胸骨柄,中间一部分叫胸骨体,下面一部分叫剑突。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的部分叫胸骨角。而胸骨体与剑突交界的部分叫胸剑联合部。现在注意啦:
胸骨角对应第二肋骨。
胸剑联合部对应第五肋间。
另外,男子的两乳头连线中点对应第四肋间隙。
毫无疑问,胸骨角与胸剑联合部是很容易找到的。有了它们与肋骨的对应关系,那么,其它的肋骨肯定很容易就找到了。比如,大包穴在腋中线上,第六肋间隙处,可以先找胸剑联合部,它对应第五肋间,再往下数一根肋骨,便是第六肋间了。沿这肋骨走向,找到它与腋中线的交点便是大包穴了。
17、食窦穴
定位: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 吃不下东西,没有胃口或吃了容易呕吐。
厌食症也可取这穴位治疗。
取两养脾贴外贴在两食窦穴,每4小时更换新贴。连续贴,直到胃口恢复后,改为每天贴一次,每次贴十多个小时。
18、天溪穴
定位: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
平时容易流眼泪的人,可取此穴保健。每天在两天溪穴贴养脾贴,晚上贴,早晨揭下。
19、胸乡穴
定位: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
胸胁胀满,引致背痛。
养脾贴贴两侧胸乡穴,白天贴,晚上揭下。
20、周荣穴
定位: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功效:
瘦弱,肌肉不壮,可以取此穴保健。
取两养脾贴分别贴在两周荣穴,晚上贴,早晨揭下。
21、大包穴
定位:侧卧举臂。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
功效:
全身各处关节的问题,可取大包穴保健。
取两养脾贴分别贴在两大包穴上,晚上贴,早晨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