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自古流传。确切的说就是两幅图形。
河图图形—看下图中间的黑白点部分,外圈不是。
洛书图形——-就看黑白点的部分,其余不用看。
《易·系辞上》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也就是说:一直以来流传下来的观念,河图是龙马从黄河里出来,背上显示出来的;而洛书是神龟从洛水里出来,背上显示出来的。
这两幅图形,后人给予了很多“想象”,比如百度里介绍的:
“洛书,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一种关于天地空间变化脉络图案。它是以黑点与白点为基本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若干不同组合,并整体上排列成矩阵的图式。洛书1—9数是天地变化数,万物有气即有形,有形即有质,有质即有数,有数即有象,“气、形、质、数、象”五要素用河图洛书等图式来模拟表达,它们之间巧妙组合,融于一体,以此建构一个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
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起源于天上星宿,蕴含着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被誉为”宇宙魔方”,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河图”的这个“河”,其实指的是星河。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将银河画成白龙,围绕着中点运转,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
瞧瞧这些介绍,“宇宙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起源天上星宿,中华文明源头”,都是把河图洛书,给搞得无比之神秘,无比之玄奥。
“更有许多研究河图洛书特性,比如,
河图洛书中真的隐含着宇宙之理吗?其内容又是什么呢?在这里先谈洛书,即九宫图。把九宫图中的数字排列来进行详解一番,或可看出一定道理来。首先在九宫图中数字之和等于十五,这一点恐怕所有的人都知道,就是横竖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4+9+2=15
3+5+7=15
8+1+6=15
4+3+8=15
9+5+1=15
2+7+6=15
4+5+6=15
2+5+8=15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字玄机呢?
a+b+c=d+e+f
a^2+b^2+c^2=d^2+e^2+f^2
我们以左列的438与右列的276为例加以说明。当我们把数递变为两位数相加时,左右两列数字之和依然相等。即43+38+84=27+76+62。从下向上递变依然成立。即83+34+48=67+72+26。
递变为三位数依然相等,即438+384+843=276+762+627。
从下向上递数依然成立,即834+348+483=672+726+267。
—–”
诸如此类等等。
上述的这些“想象”,这些数字规律研究,用来证明河图洛书的深奥,倒是挺有意义的。不过,对于它们的应用,那真是完全没有用处,只能用来说说玩玩,聊聊天,吹吹牛。
我也对河图洛书感兴趣,想知道,到底古人从哪方面发现了河图洛书,干什么用的。
几年前,我在网上搜索了《青囊经》阅读,这本书是古代的风水学说的基础,在这本书里,我见到了一句话,大意是:青囊经以河图洛书为基础—–见到这句话,我突然知道了河图洛书是干什么用的了。
河图洛书是古代用来指导看风水的。
既然是用来看风水的,那么,必然就是两个,阴宅风水和阳宅风水。河图里面,所以方向都是减法,结果是5,所以,河图必然是用于阴宅风水的;从而洛书就是用于看阳宅风水的。
看阳宅风水啊—–那么,这就容易解释了。
洛书的九宫图,必然其基础是各个方位,比如,东南是先天兑卦方位。正南是先天乾卦方位。
古代对于先天八卦,对应了数字:乾1 兑2 离3 震4 巽5 坎6 艮7 坤8
洛书里面,东南为先天兑卦方位,对应数字4,那么,必然是说明先天震卦方位的气息,在实际的风水流向上,是流向东南的。其余数字都可以以此类推。
看到了吧,就这么简单。
我发现了洛书的实际含义。它是描述自然界风水流向,或者说方位间影响的标示图。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跟自然界的规律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那么,洛书肯定可以用来表征人体的经络的流向,或者表征人体脏腑间的互相影响。
人有八字,那是出生时的基础体质。八字,比如,乙丑 戊寅 庚寅 己卯,这些天干地支的名词,都与方位相应,把这些八字填到方位上,就得到数字
于是,跟每个人对应的洛书图就出来了。就比如上述八字,24 54 64 53,,这八字里有3个4,也就是这个人的洛书图上显示其东南方位的4的气息过多,于是,其肺就容易受压制。
搞清楚了洛书的含义,这些内容,就来的顺理成章。
我一直给人分析生日的,拿洛书分析,跟人的实际情况对比,发现再正确不过,而按照其指导取穴选药,效果非常好。
有理论有实践,所以,就介绍给了大家。
无论看着多么玄奥的内容,其实,只要我们把最基础的内容搞懂了,那么,就不会给其“玄幻化”,“深奥化”,而其应用,也会顺理其章的得出来。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之所以逐渐没落,就是因为中国从不乏喜欢玄幻化的人,比如,一句神龟处于洛水,背上背着洛书—–就把洛书神秘化,让后人只能脑洞大开来想象,而找不到洛书的出处了。
我因为理科出身,喜欢神话,但从不会陷入神话,对于古代的这些内容,更喜欢设身处地的设想古人研究自然社会的视角—–于是,对于古人的思维基础,认识的非常清楚,从而,容易揭示出这些古代知识的真相来,且顺理成章的加以开拓应用。
洛书,就是这么在不经意间就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