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保健按摩 养生保健按摩与导引

养生保健按摩与导引

养生保健按摩与导引关系密切。古称之导引,又称功能锻炼、练功疗法等,它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损伤性疾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唐代以前,养生保健按摩多与吐纳(呼吸…

养生保健按摩与导引关系密切。古称之导引,又称功能锻炼、练功疗法等,它是通过肢体运动来预防和治疗某些损伤性疾病,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方法。

唐代以前,养生保健按摩多与吐纳(呼吸)﹑意念活动和肢体动功一起归入“导引”、“道引”范畴。《内经》中,有导引的记载。隋代的《诸病源候论》每卷之末,也都附有导引按摩之法。当时,自我按摩作为按摩的一个内容十分盛行,它的广泛开展,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注意发挥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

养生保健按摩与导引

战国、秦汉之际,健身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各种健身术相继产生。《庄子》把健身术称为“导引”,并介绍了一些基本练习方法;《素问·异法方宜论》曾以“导引按跷”防治疾病;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文物中,即有《却谷食气篇》和《导引图》,乃是迄今所见到的最早“导引”文献和图解,其图像与现代保健操,有不少相似之处。张介宾在《类经》注解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也,病在肢节,故用此法。”张隐庵的注解认为:“气血之不能疏通者,宜按跷导引。”说明了功能锻炼早在秦汉以前就已成为治疗伤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此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谓:“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勿令九窍闭塞。”

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熊经、鸟伸之术,研究了虎、鹿、熊、猿、鸟五禽的活动特点,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和气血的功能,编创了一套具有民族传统文化格特色的导引术——五禽戏。五禽戏寓医理于动作之中,寓保健康复效益于生动形象的“戏”之中,这是五禽戏区别于其他导引术的显著特征。

五禽戏属于导引的范畴,后世依据刘宋·范晔《后汉书·华佗传》所载而作。该传引华佗的话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明代正德末年(公元1565年)武状元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中,对五禽图有着最早的绘画。

“五禽戏”用以健身防病,取得了显著效果。华佗常年坚持,“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他曾对弟子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吴普仿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五禽戏的产生,使健身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功五禽戏的产生,使健身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功能锻炼方法。

晋隋时期,健身方法不仅形式多样,且养生健身专著相继产生,诸如嵇康的《养生论》、葛洪的《抱朴子》、陶弘景的《养生延命录》、《导引养生图》等,至今仍有研究价值。

对肢体损伤固定后的功能锻炼,《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将其作为重要的治疗原则,提出“凡曲转,如手腕脚凹手指之类,要转动,要药贴,将绢片包之,后时时运动,……或屈或伸,时时为之方可”。在《医说·颠扑打伤》中有一医案,介绍了使用竹管的搓滚舒筋方法治疗膝关节损伤后遗症,不足两月,活动功能恢复如常。该书还介绍了脚踏转轴帮助关节功能活动的锻炼方法。此后元代、明代和清代的不少医家对此疗法也都相当重视,如《杂病源流犀烛》及《古今图书集成·脏腑身形及诸疾门》等,在叙述每病方药治法后,往往还附以导引法。

实践证明,功能锻炼对治疗损伤能起到加速气血流通,祛瘀生新,改善血液与淋巴循环,促进瘀肿消散、吸收的作用;还能促进骨折的愈合,使关节、筋骨得到濡养,防止筋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有利于损伤肢体功能的恢复。目前,功能锻炼在伤科临床中已被普遍运用,并被列为治疗筋骨损伤的基本方法之一。所以,在养生保健按摩与导引的关系中,两者常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穴位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xueweidaquan.com/369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