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微信公众号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足少阴肾经

🔹 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人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中医大辞典》:足少阴肾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面,沿着内踝后方,分布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然后行至腓肠肌内,浅出胭窝内侧(阴谷),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它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气管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到胸中。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 主治概要

足少阴肾经发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及其他疾病。如:面色灰黯、遗精、尿赤、气短、唾血、眼花、心悸、惊惕、黄疸、泄泻、口干、咽肿或干痛、喜卧、足痿无力。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


足少阴肾经本经腧穴

🔹中注

【出处】《针灸甲乙经》:“大便难,中注及太白主之。”

【定位】中注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快速取穴】仰卧,肚脐下半横指,再旁开半横指处即是中注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主治】

  1. 月经不调;

  2. 腹痛、便秘腹泻等胃肠病证。


【应用】


中,四方之中为中,有不偏之义。此处指中衣、五中。注,有灌注、转注之义,又附着之意。


本穴以任脉阴交及足阳明之外陵相平,内应胞宫、精室,而肾之精气,藉本穴以达胞中,是相火注入丹田之所,因名中注。


功效与作用:

中注穴具有调经止带,通调腑气的功效。


中注穴有理肠通便的作用。


中注穴系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之会穴,有调补肝肾之功,主治月经不调,腹痛,便秘。取此穴可使精气内注,犹调之以肾水,俾通润四围脏器之燥也。本穴位于肓俞之下,即借肓膜传导,而注之以精气也。


主治:

中注穴主治肝肾及二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小便淋沥,腹泻不止,大便燥结,腰脊疼痛,腹痛,便秘,泄泻,痛经,现代又多用中注穴治疗卵巢炎,睾丸炎,输卵管炎,肠炎,卵巢炎,腰痛,结膜炎等。


配伍:

中注穴配支沟足三里,有调三焦,理肠腑的作用,主治腹痛,大便秘结。

中注穴配次髎三阴交、有健脾活血,理胞宫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中注配太溪中极,治膀胱炎。

中注配天枢关元、支沟,治便秘。

中注配关元、命门、三阴交、关元俞,治月经不调。


特效按摩

按揉中注穴可治腹痛、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等疾病。可以采用按揉的方式,将食指的指腹按压在中注穴穴位上,以穴位为中心,施以一定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揉3-5分钟即可,每天可按揉一次。


【文献】


《针灸甲乙经》:“冲脉、足少阴之会。”


《针灸聚英》:“小腹有热,大便坚燥不利,泄气,上下引腰脊痛,目内眦赤痛,女子月事不调。”


《备急千金要方》:“主少腹热,大便坚。”


《针灸大成》:“主目内眦赤痛,女子月事不调。”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编辑|圆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罗大伦频道):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中注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穴位大全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xueweidaquan.com/244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