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腰穴 【主治病症】 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近视、急性结膜炎、面部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快速找准鱼腰穴 鱼腰穴很好找。对着镜子找到眉毛的中点位置,这就是鱼腰穴了。 鱼腰穴的特点 ...
2号穴 位置 足底后缘中点直上3寸,向内旁开1寸处 适应证 三叉神经痛
印堂穴 【主治病症】 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涕、鼻炎、目眩、眼部病症等。 快速找准印堂穴 印堂穴非常好找,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眉心。所以印堂穴又叫做眉心穴...
太阳穴 【主治病症】 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快速找准太阳穴 地球人都知道,太...
1号穴 位置 足底后缘中点直上1寸处 适应证 感冒、头痛、上颌窦炎、鼻炎
百会穴 【主治病症】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失眠、心浮气躁等。 快速找准百会穴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的位置,理论上应该很好找,但不是熟手的话想一下子找准也不容易...
女膝穴 位置 足跟后正中线,赤白肉际处 适应证 惊悸、癫狂、霍乱转筋、牙槽风
失眠穴 位置 足跟部,当足底中线与内、外踝尖连线相交处,即足跟中心处 适应证 足底痛、失眠 失眠穴是解决失眠症的特效穴位。夜里无法熟睡的人,可躺在床上,在床单上慢慢摩挲刺激该穴。 ...
三阴交穴 通络止血·调经止痛 “三阴交”这个穴位的名称最早出现于《黄帝明堂经》。从唐代开始,“三阴”被理解为太阴、少阴、厥阴,并被视为三阴经交会穴,沿袭至今。它是肝经、脾经、肾经三...
足临泣穴 运化风气·冷降水湿 古代医书中有很多关于足临泣穴的介绍。如《针灸甲乙经》云:“胸痹心痛,不得息,痛无常处,临泣主之。”《针灸大成》云:“乳肿痛,足临泣。”《类经图翼》云:...
隐白穴 调经止血·安神健胃 月经是女人特有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女性每个月的月经都很规律,但也有人因为饮食、情绪、体质、药物等原因,出现月经不规律,甚至阴道大量出血不止,或者间歇不断(...
中暑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
中封穴 息风化气 中封穴能够有效医治各种男科疾病。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身黄时有微热,不嗜食,膝内廉内踝前痛,少气,身体重,中封主之。”《千金方》云:“治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
太冲穴 平肝·理血·通络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体内气血往往循肝经的路线运行,所以,人在生气发怒时,肝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作为肝经上的穴位,太冲穴就会...
定 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手法操作:用拇指或者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图④)。 功效主治:祛风散寒,降逆止呕。用于呕吐、恶心、外感发热及咽痛等。 因为孩子的胃部很浅,所...
定 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的凹陷中。 手法操作:用双手拇指或者中指端揉,称为揉耳后高骨(图③)。 功效主治:疏风解表,安神除烦,多用于感冒头疼、惊风、烦躁不安。 耳后高骨在两耳后,乳...
足窍阴穴 沟通内外经脉气血 据古代医书记载,足窍阴穴能够治疗“胁痛不得息、咳而汗出、手足厥冷、烦热、转筋、头痛、喉痹、舌卷干焦、耳聋、耳鸣、痈疽、胆寒不得卧、梦魇、肘臂不举”等病症...
太溪穴 清热生气 太溪穴出自《灵枢·本输》,《针灸大成》中称它为“吕细”。《会元针灸学》中云:“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肾藏志而喜静,出太深之溪,以养其大声,故名太溪。”本...
足浴的注意事项 1.足药浴前要先用热水洗掉足部的细菌和汗液,然后再浸泡药液。 2.每次足浴的时间最好达到30分钟以上,但不要超过40分钟。 3.足浴的水温在40~45℃为最佳。整个...
不适宜足浴的人群 足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消除紧张和忧虑的不良情绪,改善睡眠,缓解疲劳,恢复体力,从而保持人体健康,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行足浴。以下均...